逝去的老城印象—30—南门口
南门口,顾名思义是英德老城的南门,其实这是错的,当英德“正名”的时候,早已经没有“南门”了。这是老浈阳城的南门口,南门口伴随着浈阳城,从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47年已经有1058年历史,它比英德城的任何地名都古老。
由于浈阳城建于龙山的“龙头”位置,不能打井,南门口古时做码头的作用不大,是城市的取水码头,另一长期作用是官差迎来送往。东关街口对面,60年代的总工会位置,自古是官办的“浈阳驿”,这“遗址”一直保持到建总工会。
英州繁盛时代,南门口成为一条街——米市街,专门卖米的,它同县前大街(人民路光复巷以东段)撑起了商肆的半壁江山。1935年英城马路大建设,南门口也浇捣了混凝土路面,成为唯一两边有新马路的“通衢”:左边“东关街”“新生街”;右边“大同路”“中山路”。当梅岭公路(新丰梅坑至阳山岭背,后来的S347)1956年开通时,南门口是英浛公路段的0公里起点,作为车船码头有两年多的时间。宝石洞的“宝猪”摆了两个多月后在此运下了广州。
自从1958年底浮桥建成,车船渡迁往“东岸渡”,南门口日趋清静,特别是县城用上自来水,1973年冬建好了“大码头”以后,南门口几乎到了荒废的地步。1996年英城防洪堤大拆迁,南门口被填埋在防洪堤之下,2000多年历史的南门口,要靠老县府(供销社大院)的大门作证才能找回那一抹千年印记。
提示:本帖最后由 sirenqiye 于 2023-11-17 10:45 做过手脚,嘿嘿...